“本宫为何必须说话?”
“因为昭阳这般陷害张子,只有两个解释,要么是出于无知,要么是别有用心。”
昭阳显然不是无知之辈。
太子槐直盯靳尚“说吧,他是何用心?”
“明里是为令尹之位,暗里是在挑衅殿下。”靳尚直入死穴。
“挑衅本宫?”太子槐走前一步,逼视靳尚。
“正是。”靳尚稍稍抬头,语气肯定,“张子是殿下请回来的,昭阳心知肚明,仍要设套,臣以为,这就是目无殿下,公然挑衅。”
“他为何要挑衅本宫?”
“为昭氏一门。张子之才高出昭阳不止十倍,这一点不消臣子评说。殿下向与屈氏、景氏族人过往甚密,独与昭氏有隙。昭阳心知肚明,是以怂恿大王,远遣张子治理越国。景舍过世,令尹之位空缺,昭阳正自得意,却闻张子回来,奉的又是殿下旨意,当作何想?”
太子槐长吸一口气。
“殿下,”靳尚侃侃言道,“于昭阳而言,令尹之位志在必得,张子横插于前,又是殿下举荐,叫昭阳如何不惊惧?昭阳深知,此时不动手除去张子,待殿下承继大统,昭门更无出头之日了,这才背水一战,作亡命之搏。”
“爱卿所言在理,只是,”太子槐又踱几步,眉头凝起,“本宫看过诉讼,几乎无懈可击。”
“是哩,前后观之,这个圈套极是周密,依昭阳之才,断也想不出的。”
“对对对,”太子槐连连点头,“如此周密机算,断非昭阳才力所能为也。爱卿可知何人所谋?”
“若是不出臣料,当是秦国上卿陈轸。”
太子槐震惊,情不自禁地“哦”出一声,两眼紧盯靳尚。
“臣已探知,”靳尚不急不缓,“此人自前年由秦赴郢,就住在昭阳府宅的斜对面。臣还探知,昭阳进献大王的那个白姬,就是陈轸从秦国带来的。陈轸在府中密藏两年,却于此时献美,其心可疑。”
太子槐再次踱步,有顷,顿住步子“陈轸与张子素不相识,无冤无仇,为何要害张子?”
“臣也不知。”靳尚略略一怔,垂首应道,“不过,以臣推测,张子既是大才,若是见用于楚,必对秦国不利。陈轸既与昭阳相善,自也应为昭阳谋划。可惜如此大才,千里迢迢奔楚,为楚立下盖世奇功,却不明不白地死于暗算,当真是楚国之悲。再说,有朝一日山陵崩,殿下执掌大柄,身边若无张子筹策,岂不是个缺憾?”
靳尚利舌如矢,句句射中太子槐心扉。
太子槐再无迟疑,凝眉有顷,抬头问道“依爱卿之见,本宫该当如何行事?”
“大王所失,不过是一块宝玉。张子以一人之力,得越地数千里,此功难道不抵过吗?殿下可恳请大王,求他看在张子灭越这桩功劳上,赦免死罪。只要张子留得一命,就有戏文可唱。若是张子死于非命,一切全都没了。”
太子槐又踱几步,眉头一动“有了!起驾章华台!”
“臣遵旨!”
靳尚备好车驾,扬鞭催马,载太子槐驰向章华台,叩见威王。
威王虽仍有余怒,但气头已过,态度较昨日明显缓和。
太子槐趋前叩道“儿臣叩见父王!”
“你是为张仪求情来的吧?”威王开门见山,冷冷问道。
“儿臣不敢,”太子槐再拜,应道,“儿臣以为,和氏璧是我镇宫之宝,张仪竟敢在众目睽睽下将其窃走,其心可诛,罪在不赦!鉴于此案重大,且又涉及上柱国昭阳及数十位嘉宾,儿臣甚想亲审此案,叩请父王恩准!”
威王思索一时,点头“也好。你可代寡人问问张仪,寡人待他不薄,还打算委他重任,他为何恩将仇报,做此苟且之事?”
“儿臣遵旨!”
太子槐领完